English

农村科教辐射网富民一方

1999-08-0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唐湘岳 通讯员 龙琼 我有话说

编者按科教兴农如何兴,是一个重要课题。湖南省邵阳市在实践中创建了一个科教兴农辐射网,把全市广大农村笼罩在这个规模庞大、纵横交错的辐射网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值得我国广大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经济发展借鉴。

科教兴农如何兴?邵阳市通过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专业村、乡镇农校和村农校这个辐射网,将农村急需的科学技术,层层辐射到千家万户,为科教兴农探索了一条新路。

湖南省邵阳市创建科教兴农辐射网不过3年,已扶植了6700多名职校毕业生成为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带动了2万多农户运用科技从事生产。邵阳由缺粮市变成余粮市,畜牧业跃居全省前列,乡镇企业、民营企业都有了大的突破。

邵阳有个县级市名叫武冈,市领导算过一笔帐:每年能上大学的只占同龄人的5—6%,每年大学毕业回武冈的只占2%,其中又有80%是当教师。算帐后的结论是,发展农村经济只能靠95%左右被挤下独木桥的回乡学生。

一次碰撞在决策者心中点亮一盏明灯。邵阳市邵东县职业中专,它附近有个园艺村,田少地薄,荞麦红薯半年粮。三年前,职校教师对村民说:“改种药材呀,钱多!”农民不懂技术,摇头不语。村党支书彭新秋脑子活,在职校师生帮助下,种药材,种果木,一年纯收入5万元!农民眼见为实,120户家家种上药材。园艺村富了,邵东职业中专名声也响了,第二年,报考这所学校的初中毕业生达4000人。邵阳教育部门负责同志的眼睛也一下亮了:职业技术教育也可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科教兴农辐射网———“十百千万工程”由此萌生。

教育部门的动议使邵阳市委、市政府敏锐意识到这个新生事物的巨大发展前景。1995年11月23日,“十百千万工程”在邵阳大地正式启动,即举全市之力办好10所示范性职业学校,联系办好100所示范乡镇农校,发展100个专业村,扶植1000名职校毕业生成为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带动1万户农民科技致富,使每户年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看产业定专业,用专业促生产”,邵阳职校围绕当地主导产业设置专业。种植、养殖、兽医等是常设专业。一些职校既是学校又是企业,在校内抓实习示范,校外搞科技推广,大大提高了自身的造血功能。

以职校为中心,邵阳市形成了一张庞大的上下联动的科教兴农辐射网。一方面职校通过在校生和毕业生向农户传授技术,另一方面则通过定点扶植专业村及帮助乡镇农校把科技信息传达到千家万户。武冈采取了“学校包村,班级包组,师生包户”的“三包”方式,并根据各村不同的特点,发展不同专业。该校扶植的11个村子,农民收入都有大幅度提高。乡镇村一级农校也因为职校的加盟,成为了农科教结合的地方,农民不离乡,不脱产,不花钱就能学到新技术。

“抓经济必须抓职教,抓职教就是抓经济”,如今在邵阳可谓家喻户晓。邵阳市委书记周本顺为此诠释:邵阳是一个农业大市,要把农村发展的巨大潜力释放出来,把农业大市建成农业强市,重中之重,急中之急就是要尽快培训一大批有文化、有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本地经济人才。如果全市每三至五个农户就有一名职校毕业生,带动广大农民致富,邵阳的经济不出三年就会有一个飞跃。围绕这一思路,邵阳市各级政府将实施“十百千万工程”纳入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各级政府都成立了相应的“十百千万工程”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下级政府与上级政府之间,政府与职校之间,职校与定点辐射的专业村、农户之间,通过责任状和经济技术合同,规定了各自的责、权、利,形成了强有力的运行机制。在示范性职业学校的建设中,各县都重点保证资金落实。

邵阳市创建科教兴农辐射网3年,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效。邵阳近两年农村经济发展加速,1997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66.3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25元,分别比1995年增加14.46亿元和595元。粮食生产、畜牧业等都有巨大突破。全市60万贫困人口,三年来已有41万人脱贫。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